胎齡結構要合理 母豬淘汰有標準

合理胎齡結構
冼文標講到,合理的胎齡結構是指豬場滿負荷均衡生產后,在基礎母豬群中,各胎次占基礎母豬群的比例。在不同父母代場的胎齡結構不同,核心群場母豬一般留到5胎,純繁擴繁群也只能保持6個胎次。1-2胎的比例,核心群占60%左右,純繁群占50%左右,雜繁群占40%左右,商品場的胎次也不低,達到30%左右。搞育種的成本就高在胎齡結構,不能夠留的太長,又為了確保種豬優勢,必須保證胎齡結構,往往1-2胎的成本也是最高的。所以后備豬的飼養,1-2胎豬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一個優秀的豬場其后備豬是健康的。冼文標提到,商品場3-7胎齡豬繁殖性能最佳,3-7胎次的比例對于豬場繁殖力很重要。由于1-2胎、8胎以上母豬抗病力差,保持合理的胎齡結構可以確保種豬群健康度得到保障。胎齡結構合理,各個胎次分布比較均勻,做生產計劃、經營、引種也比較方便,也不會造成生產脫節。由于各個場的生產情況不一樣,建立合理的胎齡結構要建立適合自己場的實際胎齡結構標準,商品場大原則為3-7胎占60%以上,8胎以上在10%以下,1-2胎占30%左右。建立周、月、季度胎齡結構手工報表,在電腦系統中建立胎齡結構動態監報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