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疥癬病的臨床癥狀 羊疥癬病的實驗室檢查及防

羊疥癬病的臨床癥狀 羊疥癬病的實驗室檢查及防治措施
羊疥癬病,是由疥螨和癢螨寄生在體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膚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往往在短期內引起羊群嚴重感染,危害十分嚴重。該病主要發生在冬季和秋末、春初。該病以病羊劇癢、脫毛和消瘦為主要特征,能夠在短時間內感染全群,不但影響羊皮質量和羊 毛產量,而且危害機體功能,致使病羊長期貧血和消瘦,最終導致死亡,給養羊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羊疥癬病的臨床癥狀 羊疥癬病的實驗室檢查及防治措施。
1、流行特點
任何品種、年齡的羊都對羊疥癬病具有易感性,該病發生主要與機體的營養條件和健康狀況緊密相關。通常情況下,幼齡羊與瘦弱羊比較容易感染,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當羊舍(場)衛生條件差、羊舍陰暗潮濕、通風不良、羊群飼養密度過大以及飼養管理不當時,容易誘發該病。這是由于以上條件有利于蟲體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容易誘發該病。該病能夠經由直接接觸或者間接接觸進行傳播,其中前者是指健康羊只直接接觸病羊而發生感染,后者主要是指健康羊只在潮濕低洼處放牧、接觸羊只交易市場以及污染有蟲體的飼養用具,飲水等,還能夠經由飼養人員的手、衣服以及某些野生動物等傳播。該病全年任何季節都能夠發生,即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通常在氣候寒冷冬季和初春時節相對比較容易發生,且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2、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由于病羊寄生蟲體的小刺、剛毛及其分泌的毒素會對神經末梢產生不良刺激,從而導致嚴重瘙癢,使其在欄桿、圈墻等處不斷摩擦。在陰雨天氣、通風較差的圈舍、夜間以及隨著癥狀的加重,會導致瘙癢更加劇烈,接著在皮膚上出現丘疹、水皰、結節,甚至出現膿瘡,之后會逐漸形成痂皮,并發生龜裂。病羊由于持續摩擦或者啃咬患部而導致煩躁不安,使其無法正常休息和采食,機體逐漸消瘦,最終會由于嚴重衰竭而發生死亡。
3、實驗室檢查
為確診該病,需要刮取病羊皮膚組織查找蟲體,即取一凸刃小刀進行火焰消毒,接著涂抹適量的50%甘油水溶液,在皮膚的健康處與病變處的交界處刮取皮屑,直到皮膚發生輕微出血才可停止。然后將刮取的皮屑放在10%氫氧化鈉或者氫氧化鉀溶液中加熱煮沸,在皮屑基本上都發生溶解后,通過沉淀取沉渣進行鏡檢。如果羊場條件不允許采取以上方法檢測,也可將刮取物放在平皿內,然后將其放在黑色背景上,使用放大鏡對其進行仔細檢查,觀察其中是否有蟲體在皮屑中爬動。
4、防治措施
涂藥療法。當少數羊發病,且皮膚病變面積較少時,適宜采取該病進行治療,且一年四季都能夠使用。治療時,先剪去病變處的被毛,接著使用溫度適宜的2%來蘇兒或者肥皂水進行徹底刷洗,以剝離痂皮,之后再使用清水將其沖洗干凈,在第2天使用溫水進行清洗,然后才可涂抹適量藥物,一般選擇使用帶柄的毛刷蘸取藥液后洗擦患部。涂藥時,先涂健康部位,再涂病變部位,癥狀嚴重時可經過1周再涂抹1次,治療效果明顯。需要注意的是,涂藥不能夠一次性全部進行,而是要分成多次,且每次涂藥面積要控制在體表面積的1/3以內。治療該病通常選擇使用5%敵百蟲溶液,即取5份來蘇兒,添加在100份溫水中,再添加5份敵百蟲,混合均勻即可;雙甲脒溶液,按每噸水添加4000 mL 12.5%雙甲脒乳油,混合均勻配制成乳油水溶液;蠅毒磷,可使用16%的乳油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水溶液,其中成羊適宜使用0.05% -0.08%濃度,羔羊適宜使用0.03% -0. 04%濃度;克遼林擦劑,即取1份克遼林、1份軟肥皂、8份酒精,混合均勻即可。
藥浴療法。當較多羊發病,且溫度較高的季節,適宜使用該法治療。藥浴前,羊群要供給足夠的淡鹽水,避免其在藥浴時由于口渴而飲用藥液,防止發生中毒。藥浴過程中,要根據用量及時補充藥液。需要注意的是,普遍使用的殺蟲藥,無法殺滅疥癬蟲卵,需要連續進行2-3次藥浴才可,每次要間隔1周,以確保防控效果較好。藥浴常選擇使用溴氰菊酯水乳劑、螨凈、辛硫磷乳液等,最好交替使用,防止產生耐藥性。藥浴一般選擇在小尾寒羊、綿羊剪毛后的1周進行,且藥浴溫度適宜控制在36-38℃。
注射療法。該方法具有方便、快速以及徹底治療的優點,治療效果比涂藥療法和藥浴療法都好。一般選擇使用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但實際用量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確定。阿維菌素(蟲克星),病羊按體重皮下注射0.2 mg/kg1次;或者含有1%阿維菌素的注射液,按體重每50 kg注射1 mL,經過7-10天再使用1次。伊維菌素,按體重皮下注射0.2 mg/kg 1次;或者含有1%伊維菌素的注射液,按體重每50婦注射1 mL,經過7-10天再使用1次。
定期驅蟲。羊群每年要進行1次殺螨藥浴,一般選擇在每年的9月份中旬到10月份中旬進行,要求全部羊在該期間都經過藥浴。每只羊進行藥浴前必須飲用充足的水,且藥液溫度適宜保持在36 - 38℃,確保羊在藥液中停留至少1 min,尤其是要將頭部浸入藥液中,將羊體螨蟲完全殺死。羊群在藥浴的同時,要全面清掃羊舍,清除的羊糞以及墊料等其他污物要運送到統一地點采取堆積發酵處理。
該病是由疥螨和癢螨寄生在體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膚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往往在短期內引起羊群嚴重感染,危害十分嚴重。該病主要發生在冬季和秋末、春初。發病時,疥癬病一般始發于皮膚柔軟且毛短的部位。如嘴唇、口角、鼻面、眼圈及耳根部,逐漸向周圍擴散,因主要病變發生頭部象似皮膚上灑上一層石灰,老百性稱之“石灰頭”。發病后,患部被毛脫落,病羊不??幸Ш湍Σ粱疾?,煩躁不安,影響正常采食和休息,羊只日漸消瘦。預防措施:每年定期對羊進行藥浴,加強檢查工作,對發病羊應隔離檢查,確實治好后再放入群體內。還要保持圈內衛生,經常用藥品進行消毒。治療上有這樣幾種方法,一是注射和口服伊維菌素,此藥不僅對疥癬病而且對其了的線蟲病均有效果,應用時,劑量按每千克體重50—100微克。二是涂藥療法,適于病羊數量少,患部面積少的情況,可在任何季節,但每次涂藥面積不得超過體表的1/3。選用藥物克遼林、敵百蟲等。三是藥浴適用于病羊較多但氣候溫暖的季節,可選用0.5—1%敵百蟲溶液,0.05%蠅毒磷乳劑水溶液或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
羊疥癬病
羊疥癬病是由各種螨(俗稱疥癬蟲)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病原有3種,即:疥螨、癢螨和足螨,其中以疥螨流行最廣,危害最嚴重。
一、發病特點
⒈病羊初期多在無毛或稀毛處的皮膚發病,后期可波及全身。表現為奇癢、皮膚炎、脫毛、消瘦。
2。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因氣候和光照強度不同,寒冷潮濕的冬春季節多發且可呈現流行;而炎熱干燥的夏秋季節則個別散發,大多羊只為隱性感染的帶蟲者,成為冬春發病的隱患。
3。該病為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防治措施不當,會造成地方性流行,且危害性極大,表現在羊只因奇癢搔蹭引起食欲減退;而脫毛皮膚的損壞不能抵御外邪,蟲體侵入還會帶入大量致病菌進入機體。
二、防治措施
1。預防措施
①1年兩次預防性投藥 時間分別是在每年的6月中旬~7月中旬和12月份進行。要求做到全群投藥,只只不漏,且驅蟲藥物首選阿維或伊維菌素制劑等高效廣譜藥。
②1年1次殺螨藥浴 每年的9月中旬~10月中旬1個月內實施完成。要求每只羊在藥浴前飲足水,藥液溫度保持在36~38℃,羊只必須保證在藥液中停留1分鐘以上,且要
兔螨病
兔螨病
把羊頭按入藥液中,以達到徹底殺死羊體螨蟲的目的。
③1年3次環境滅螨 第1次6月中旬~7月上旬;第2次9月下旬~10月中旬;第3次在12月中旬前后進行。清理并發酵圈舍的羊糞,在圈舍噴灑殺螨藥液以殺滅殘存的蟲體。
2。治療方法
①隔離 將發病羊只分出大群關小圈治療,以免再造成大量羊感染。
②藥物治療 注射治療:采用阿維或伊維菌素注射液皮下注射,劑量按每千克體重300毫克使用,每次注后7~10日再補注1次,以殺滅第1次注射時是蟲卵而經7日已成熟的螨蟲。配合療法:在注射治療的同時,采用局部涂抹除癩靈或5%敵百蟲溶液,以加強療效。
3。監測與預測
在預防和治療雙管齊下的情況下,每年再采用臨床檢查,定點、定群跟蹤記錄,特別是冬春季節要每15天檢查1次;屠宰場、活畜交易市場必須堅持每只羊都要檢查,發現病羊及時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