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萱草根中毒的病理變化與實驗室檢驗

羊萱草根中毒的病理變化與實驗室檢驗
王艷芬 (黑龍江省安達市畜牧獸醫局 151400)
萱草為百合科瑩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該草屬植物,鮮品可供炒食,晾干則可作為肉類和料。目前已知的萱草有小萱草、北萱草、童氏萱草和萱草4種,其根毒性很大,可引起萱草根中毒。該病主要發生于羊,偶見于牛和馬。本病多在冬春季節家畜刨根啃食時暴發,4月初牧草返青后發病即自然停止。
1 主要癥狀
病羊表現為瞳孔散大,雙目失明,全身癱瘓,膀胱麻痹和尿液潴留。剖檢主要以羊腦和脊髓白質軟化、視網膜、視神經變性、壞死為特征。
2 病理變化
病羊被毛粗亂,營養不良,可視黏膜暗紅色,眼周皮膚稍腫脹,瞳孔散大,但角膜、晶狀體、玻璃體和水樣液均無變化。視網膜血管明顯,散布斑點狀出血。視乳頭腫大、突出。視神經的任何一段均可受到損害,但通常以其兩端(視乳頭與視交叉附近),尤其在視孔局部的視神經變化最為明顯,表現視神經稍腫脹或粗細不均或呈斷裂狀,質軟、色暗,病變為雙側性,但不一定完全對稱。腦脊髓軟膜血管擴張充血,散發點狀出血,腦回變平,腦溝變淺,腦室擴張、積液。皮下脂肪組織減少或消失,伴發膠樣水腫。頸、背部等皮下組織顯示大小不等的斑點狀出血。心冠、腎周圍以及腸系膜等部的脂肪組織均呈膠樣水腫。體表與內臟淋巴結稍腫大、色紅,切面多汁。心包及胸、腹腔液體增量。心臟擴張,心內膜與心外膜散發點狀或斑狀出血,心肌實質變性。氣管黏膜暗紅色,管腔內積有較多的泡沫狀液體。肺暗紅色或紫紅色,淤血、水腫,輕度出血。皺胃和小腸黏膜潮紅、腫脹,被覆較多的粘液,并散布斑點狀出血。肝臟腫大,呈紫紅色與灰黃色相間的斑駁狀,切面多血,質地脆弱。膽囊脹大,充滿黃綠色膽汁,胰臟散發點狀出血。脾臟稍腫大、柔軟,被膜輕度出血,切面多血。腎臟稍腫大,呈灰紅色或灰黃色,被膜輕度點狀出血,質地柔軟、脆弱,切面多血,境界層呈暗紅色,腎盂積水。
3 實驗室檢驗
病羊心肌纖維顆粒變性,心肌纖維間毛細血管充血,明顯出血,伴發水腫,偶見淋巴細胞呈灶狀性浸潤。肝細胞顆粒變性與脂肪變性及壞死,竇狀隙、中央靜脈及葉間靜脈擴張充血,竇狀隙和匯管區有較多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病羊肺泡壁毛細血管充血,肺泡腔充滿漿液,其中混雜有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脫落的肺泡上皮細胞。病羊支氣管與細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變性、脫落,管腔內含有漿液、中性粒細胞與脫落的黏膜上皮細胞,支氣管外膜有較多的淋巴細胞浸潤。
病羊腎小管上皮細胞顆粒變性,甚至壞死、脫落。(www.novmv.com)有的管腔擴張,積留尿液或圓柱。腎小球毛細血管充血,內皮細胞腫脹、增生,管腔內有較多的中性粒細胞。球囊腔充滿蛋白質性液體并混有紅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間質充血、水腫及出血,尤以髓質部明顯,偶見淋巴細胞呈局灶性浸潤。皺胃與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變性、脫落,粘液分泌旺盛。固有層和薄膜下層充血、出血,伴發水腫,有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肌層變性。腸系膜淋巴結呈漿液性淋巴結炎變化,即淋巴組織輕度增生,血管充血,淋巴竇內皮細胞腫脹,竇內有大量漿液和較多的單核細胞。
病羊大腦、小腦、延髓及脊髓廣泛充血、出血和水腫,白質結構疏松或出現大的空腔而呈腦軟化現象。神經原變性或呈溶崩狀態,偶見噬神經細胞與衛星現象。坐骨神經纖維輕度變性,整個視覺傳導徑均有損害,但以視神經和視網膜最為嚴重。視神經的病變為雙側性。輕者,神經纖維部分斷裂、崩解,出現大小不等的空洞,膠質細胞僅表現輕度核濃縮、破碎。病勢嚴重的,除存留束間結締組織支架外,神經纖維和膠質細胞均見壞死、崩解,或視神經結構全部破壞,變為松散無結構的物質。神經纖維壞死崩解所形成脂滴,常被巨噬細胞吞噬,而轉變為泡沫細胞。束間結締組織有大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和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視網膜神經纖維松散,呈網孔狀,血管擴張充血及出血。節細胞層呈密集的孔洞狀,節細胞變性、壞死。內、外核層細胞分布不均,如出血嚴重時,則視網膜細胞層次不清,細胞排列散亂。視網膜中央動脈與靜脈高度擴張充血,伴發出血。視交叉、視束、外膝狀體、視放射以及視皮質的神經細胞和纖維也有退行性變化,但程度較輕。
4 診斷
該病常為群發,根據病史、特征性癥狀與病理變化,即可作出診斷。